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张雪)9月20日,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《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》,明确第11批集采将于2025年10月21日在上海开标。
从公布的药品填报范围来看,此次集采涉及55个品种,包括倍他米松注射剂、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、罗沙司他口服常释剂型、奥司他韦颗粒剂等,治疗领域覆盖消化、呼吸、抗感染、心脑血管等。从品种来看,24个为口服常释剂型,23个为注射剂,两者合计占比超过85%。
本次集采全国共46359家医药机构参与报量,创下历史新高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此次报量规则出现了重大优化。医疗机构既可按通用名报量,也可按具体品牌报量。数据显示,77%的报量具体到了厂牌。医疗机构报量的品牌如果中选,将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,大大提高了临床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。
根据文件,本次集采遵循“稳临床、保质量、防围标、反内卷”四大原则。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,对投标企业的质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质量要求显著提高。原来只要求“投标药品”2年内未发生违反GMP的情况,现在扩展到“投标药品的生产线”2年内未发生违反GMP的情况。同时,要求企业有同类型制剂生产经验,需提供同类型制剂5年以内的上市放行记录或国内销售证明(提供2020年9月至2025年9月任意2个时间点的相关材料,且材料时间跨度在24个月以上)。
为防止围标行为,新规引入了“首告从宽”机制。对于首个提供围标线索及有效证据的企业,以及围标事件调查过程中首个主动承认参与围标的企业,可依法依规从宽处理,破除围标企业间的利益同盟。
本次集采明确破除“中标唯低价论”。为防范个别企业报出异常低价“熔断”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,本次集采优化了价差控制“锚点”的选择,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。
当“最低价”低于“入围均价的50%”时,将以“入围均价的50%”为价差控制的锚点。根据模拟数据,在最高报价与最低报价大于1.8倍的品种中,有1/4左右的品种触发调高“锚点”,相对于最低报价,平均调高34%,最大调高170%。
本次集采要求每家投标企业做出不低于成本报价的承诺。对于低于“锚点价”的企业配资搜,要求其对报价合理性作出声明,解释具体成本构成,包括制造成本、期间费用、销售利润等。
满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